早在1968年有美國人描述他吃過中國食物後全身無力、心悸和手臂麻木。公眾把這些症狀與一種叫做「中餐館症候群」的新病症連在一起。不過其實這些症狀可能來自他吃的一些食物,包括鈉、酒精或味精。後來美國科學家開始對「中餐館症候群」產生疑問,因為中國很多餐館用味精,但中國人未聽說有「中餐館症候群」,反倒是美國人會受味精影響。
接下來30年,美國科學家利用科學方法展開獨立研究,終於得到答案,就是「中餐館症候群」之說並無科學證據。就在今年,國際頭痛協會(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) 將味精從致頭痛因素表中剔除。
其實味精就是谷氨酸鈉(MSG),是鈉與谷氨酸的結合。谷氨酸是一種氨基酸,在大自然含量豐富,也存在於許多日常食物中,例如番茄、帕瑪森乳酪(Parmesan cheese)、蘑菇、母乳。身體甚至以相同的方式消化味精和食物中的天然谷氨酸。
營養師托碧.艾密多(Toby Amidor)認為值得鼓勵,因為除了增加菜餚的鮮味以外,味精還可減少用鹽。只需一點味精即可帶出美味的食物,並為雞湯等食物增添鮮味。因為該成分的鈉含量比食鹽少三分之二,因此味精可以減少對鹽的需求。
(中時電子報)
以下優質廣告推薦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