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楊騰凱╱台北報導】
立院三讀將電競納入運動產業,現役選手樂見電競得到正名,朝向制度化發展,父母師長勢必更願意讓有潛力的學生投身電競,不過兵役問題仍會使選手生涯受阻,且電競在校園尚無完整教育體系,退役選手難轉任教練培育新秀,仍是電競選手發展隱憂。
待遇不差 但轉職困難
《英雄聯盟》職業選手、ahq eSports Club戰隊成員劉書瑋表示,電玩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是一件小事,但職業電競選手每天團隊訓練加上自主練習,時間少說要花12到14小時,且平時要集中與隊友一起住宿,每周可能只有一天或兩天可與家人相處,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職業。不過年輕選手初入行,月薪就能達到4萬元,若在賽事中有好成績,另外還有獎金分紅,待遇也不比其他產業差。
劉書瑋指出,自己在高中時就決定投入電競事業,為了練習,在校成績從全班前10名跌落到20名之後,讓父母抱持反對態度,希望他好好讀書,就算他曾稱霸《英雄聯盟》美國伺服器成績,父母也不願接受,最後雙方大吵一架,他還因此離家出走。
劉書瑋說,事後父母從電視轉播看到自己的表現,逐漸理解孩子不是在做壞事,甚至還開始向友人炫耀,電視裡的人是我兒子,認同他走上職業電競的道路,電競變成運動項目,勢必會提升家長、學校老師同意孩子參與的意願,避免優質幼苗被埋沒。
劉書瑋指出,目前電競選手發展仍有兵役的阻礙,例如《英雄聯盟》是一款5人合作的遊戲,訓練時需要5人長時間相處培養默契,若有選手需要服兵役,訓練將出現斷層,選手當兵期間手感也會生疏,退伍後須花更多時間找回狀態,是選手生涯是一大傷害,兵役問題該如何解套,仍需要政府協助。
兵役阻礙 是一大傷害
另一方面,其他體育項目的選手退休後可轉任教練,但台灣電競選手現在退役後的轉職管道有限,電競選手可能25歲左右就會逐漸走下舞台,需要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,盼未來電競的教育體系能更健全,不僅可培育新秀,也能讓退休選手有更多方向。
以下優質廣告推薦
留言列表